尊敬的各位亲朋好友:
首先,我代表家人衷心感谢大家不辞辛苦从海内外,祖国南北,全省各地来到这里,与我们全家一起追思过往,悼念我敬爱的爸爸平凡而又不凡的一生。
对家人而言,爸爸只是一位普通温暖的长辈;对大家而言,爸爸有着难能可贵的特质:他集抗战老兵、离休老干部、百岁世纪老人于一身;但在我心中,爸爸的卓尔不群不仅于此--他是一位真正用一生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儒家文化精髓的仁人君子,“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始终作为他践行人生的信条,而“刚健自强”已成为他的一生的气质风骨。革命志士加长寿之人,必有长德。而今,爸爸已驾鹤仙去,但爸爸的精神风范将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
“信”是爸爸展开人生之旅的初衷,爸爸信念坚定,以诚居心,始终不渝。少年时代,他就勤勉好学,中原大地厚重博大的传统文化,以及数年的私塾教育,深深的滋养着他的心灵,少年中国,五四遗韵,爸爸在接受抗日救亡的教育之后,从地处偏僻的豫晋交界的王屋山区走出,迈向抗日救国道路开始,便继承发扬着愚公之志,从未动摇过对党的忠诚。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残遭莫须有的罪名,住进牛棚,还是坚信党,坚信光明。刚健自强的品格在爸爸的戎马生涯、风云变幻的激荡年代愈发砥砺。建国之初,新政权尚未巩固,霞浦海匪猖獗,对敌斗争复杂。一天海匪包围了沙江区公所。时任区长的爸爸从海上乘船赶回指挥反击,英勇果敢,取得胜利,保卫了新生的红色政权。在非常岁月中,他独自被发配到千米深山中烧炭,受尽磨难,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在爸爸病重期间,手已颤抖,还不让子女喂饭,仍然坚持自己吃饭。
“仁”,爸爸宽容温和。爸爸慈祥爱民。在闽东工作,他走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他经常在老百姓家里,与群众同吃同住,同他们打成一片。离休后,爸爸在妈妈的支持下,先后资助了十几位穷困孩子上学。他非常关心济源老家的建设,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经常教育我们不忘根,尽量为家乡建设建言出力。在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他回老家探望病重的父母,把自己身上唯一一件御寒的毛衣也送给亲人。
“义”,爸爸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爸爸爱护干部。57年反右派中,周宁县的一位山西籍南下干部,因向领导提了一些较尖锐的意见,在县委研究时被内定为右派。爸爸认为这位干部14岁就参加革命,不可能反党。会后,爸爸冒着风险第一时间劝他赶紧向组织检讨认错,避免错划。1985年爸爸离休后多年被宁德地委组织部抽调任落实政策小组组长,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爸爸曾向时任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汇报落实政策工作,得到习书记大力支持。爸爸清正廉洁。家里的洗衣板,是爸爸利用祠堂里的旧板块请人制作的。后来,周宁县委盖办公大楼,我们想要块木板做洗衣板,爸爸都不同意。
“礼”,爸爸处事有规,不忘初心。为了继承革命传统,爸爸与几位长江支队老同志一起发起成立了宁德市长江支队研究会,积极宣传长江支队革命精神,努力传承长江支队光荣传统。研究会组织和推进了宁德长江支队纪念园的建设,使这个园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爸爸也言传身教,希望诗书传家的家风一直延续,在他的启迪下,家族晚辈们无不以他的风范为楷模,都学有所成,敬业爱岗,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智”,爸爸渴望知识,勇于创新。爸爸终身热爱学习。离休后,订阅了多种报刋,每天读报看书作笔记,从不间断。就在病重期间,一旦清醒,还要读报。爸爸自己动手撰写了几十篇文章和《回忆录》,许多文章在报刋上发表。就在今年还写作了《2016七一心语》,在宁德市长江支队研究会期刋25期发表。周宁地处高寒山区,历史上都是种植高杆水稻,易倒伏,产量低。爸爸分管农村农业工作,敢走新路,积极推动矮杆高产的水稻新品种农垦58号的种植,取得成功,并得到了推广。爸爸热爱生活。经常参加有益身体健康的活动。离休后,爸爸学会了打门球,并担任宁德市老年门球队队长,经常率队参加比赛,并取得好成绩。爸爸关心时事,喜欢游览。对中国举办的国际大赛大事,非常向往,总是积极参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爸爸都如愿参观了,并撰写了不少感受,由衷地为祖国的发展进步感到高兴。
百年回眸,爸爸走过的百年,恰恰是中国沧桑变化的百年,作为历史见证者,亲历者与参与者,爸爸深深感受着跨越世纪的百年复兴,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他身体力行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始终表里如一,保持着高尚的情操;他用春风化雨般的日常行动书写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家训,他“刚健自强”的品格更激励着我们子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勇于探索,开创未来,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爸爸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永久的怀念,是绵长不息的精神。安息吧,我敬爱的爸爸,高山仰止,精神永存...
赵 琛
2016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