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历史研究
再论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的继承与研究
来源:    浏览:3066次     【字体:

内容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将长江支队在不同时期形成的革命传统作为一个整体,对其形成的宏阔背景、思想渊源、精神内涵、历史价值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作一粗浅的分析与意义揭示,并就优化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的研究问题提出看法。

关 键 词:长江支队革命传统 形成与发展 传承与研究

2009年,笔者曾以《论长江支队精神的时代特征与传承》为题,对长江支队的精神特征,从具有“听党召唤、舍家为国的奉献精神;心系群众、为民谋利的宗旨意识;以身作则、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艰苦奋斗的道德风范”四个方面做了粗浅的概括与阐述,是年9月,该文在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福建党史研究》(第20期)刊登。此后,长江支队的革命传统究竟是什么?她是如何形成的?这一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现代意义是什么?应该如何全面系统的理解?今后应如何深入地研究和继承?这些问题,每每萦绕在我的脑海。

近年来,我在参与《中共霞浦党史》的编纂,特别是在此次《新四军、长江支队与霞浦》一书的编辑过程中,对众多长江支队人物活生生的典型形象有了更多的认识,对长江支队的历史背景和有关文献,对学术界对长江支队传统精神的种种诠释,以及今后如何开展对长江支队的革命传统的继承与研究问题,进行了重新的思考。根据党的十八大关于“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的要求,在此抛砖引石,试就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的继承与研究问题再谈点看法与想法,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一、 长江支队革命传统形成的历史轨迹

关于传统的定义,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论,有的学者认为,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东西,即任何从过去延传至今的东西。它既包括物质实体,也包括人们对各种事物的信仰,关于人和事件的形象,还包括惯例和制度。笔者以为,长江支队的革命传统并不是先天俱有、代代沿袭的,她是时空的综合体,有着自身发展的轨迹,她是长江支队这一特殊群体在各个历史阶段的革命实践中,用几乎一生的时间,逐步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一种特定正能量,她与世代相传、相对稳定的典章、制度、文化艺术、社会习俗、思想意识、文化氛围乃至立身处世的方法、准则、作风不同,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她更侧重于意识形态层面,即长江支队人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积淀形成并传继下来的理想、信念、思想、精神、观念等,它又是一个社会的优秀文化遗产,能够通过长江支队人的品质、情操、作风、习惯乃至日常行为表现出来。长江支队的革命传统又具有延续性,它产生于昨天,作用于今天,影响于明天。它使代与代之间、一个历史阶段与另一个历史阶段之间保持了某种连续性与周一性,构成了一个社会群体创造与再创造自身文明的基因,并且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秩序和意义。

关于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的发展轨迹,笔者以为,她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端于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于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成熟于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

(一)战争年代的革命历程孕育了长江支队革命传统

长江支队队员或来自于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或来自太行、太岳老区的革命青年和干部,有许多还来自于红军战士,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二战时期,还是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大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理想的长江支队前辈年纪轻轻,就陆续加入了革命队伍,投身革命,加入我党;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面对残暴的敌人和艰苦严酷的斗争环境,他们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屈服。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用鲜血和青春踏出了一条漫长而坎坷的早期革命历程,培育了长江支队人坚忍不拔、开拓进取、自往直前的革命传统精神,而这种革命传统精神,正如李阳成同志所说“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成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丰富了长江支队革命传统

长江支队初到福建时,面对的是长期战争留下的千疮百孔、匪患猖撅、百废待兴的局面,面临着开展征粮、征款,支前,剿匪、反霸等繁重任务,刚到霞浦盐田区公所工作只有一年的张惠民同志就是在剿匪战斗中身中两弹壮烈牺牲的,而溪南三区区委书记宋斌则在保卫区公所与与匪徒彻夜周旋的战斗中光荣负伤。建国初期,全省共有32名长江支队干部在剿匪、反霸中壮烈牺牲。从中再现了长江支队人在战争环境中所磨炼的英勇战斗、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___________

? 李阳成 《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从马上得天下,到马下治天下,在进入新中国的和平环境中,长江支队老前辈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革命传统没有丟弃,“两个务必”使他们警钟长鸣,明镜高悬。当时来霞浦的长江支队领导干部到省地开会办事,许多时候是靠步行,睡地辅,甚至自带背包。1950年初,霞浦二区地方干部为区委书记罗效良准备了“漂亮的大床”,提供了“小灶”,但罗坚持睡小朩板床,与大家一道用“大灶”,一个饭笼里吃薯米。面对胜利,长江支队干部保持了高度的忧患意识和“赶考”精神。初到闽东,针对“南下老区干部存在的盲目自满、功臣自居,看不起新干部,看不起党外人士和所谓‘革命成功论’、‘功臣论’、‘享乐论’。”等主要表现,时任福安地委书记、长江支队干部王毅之,不失时机地从1950年9月开始,在全区开展了以“克服党内一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的居功自傲情绪,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以及少数人贪污腐化、政治堕落、违法乱纪等错误为内容,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形式的整风运动。”长江支队干部、霞浦县委书记王安珍在1949年11月召开的全县第一次干部大会上,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严厉地批评了个别长江支队队员初到霞浦的生活作风问题,他声泪俱下地告诫大家:“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帮助新区人民翻身解放,长江支队同志冒着酷署,行程数千里,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新区就犯了错误,痛心痛心啊!全体南下的同志都必须继续发扬老解放区的革命传统和作风,牢记“两个务必,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_____________

? 邱同霖 《追忆霞浦首任县委书记王安珍》。

他们在解放初期的调整工商业工作中,认真贯彻毛主席在北平香山会见冷楚、周壁、陶鲁笳等长江支队时所畅谈的“四面八方”经济政策①,正确处理公私、劳资、城乡、内外关系,提出了“坚持“公营、合营、联营、私营相结合,通力合作;座商、贩运、行商相结合,各有分工,互相配合”的工作方针。针对在开展“三反”、“五反”运动中,工商界顾虑较多的问题,正确处理劳资关系问题,通过召开工商业代表座谈会,讲明政策,解除顾虑,组织劳资双方在民主、平等、自愿两利的原则下进行协商,签订协议、合同,调动了劳资双方的积极性,使劳资关系趋向正常,“在福安地区举办的物资交流会中,其中有12060名私营和农民个体户踴跃参加物资交流,开拓了发展生产,搞活经营的新局面。”

而在之后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漫长实践中,长江支队人不但继承了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而且发展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新时代精神。她包含了联系群众,勤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坚定执著、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无私奉献、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来霞浦的127名长江支队老同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索取, 经受了 “不爱钱,为主义”的考验;在积贫积弱、 一穷二白的福宁大地艰苦创业,勤俭建国,迅速医治战争的创伤,与地方同志一道,共同努力,把一个贫穷落后的霞浦建设成为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事业长足发展、全面进步的

--------

① 陶鲁笳 《毛主席会见太行区党委和长江支队主要领导畅谈“四面八方”经济政策》。

新霞浦。

(三)改革开放大潮为长江支队革命传统注入了生机活力

党的十一届三全会以来,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课题,长江支队人勤于学习,转换思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探索、实践邓小平理论,积极投身和领导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深化了长江支队革命传统。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身居要职的长江支队的老同志,经受了大浪淘沙的考验,他们坚守底线,坚持原则,自律自重,反腐倡廉,高风亮节,继续造褔一方;在离职休养后,他们老骥伏枥,豪情不减,积极参政议政,继续学习,教育子女,关心下一代,自发组织进步团体,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仍在为造福一方发挥余热,他们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的老传统、好作风,为霞浦人民所称颂。

历史是一面镜子,是一本人生的教科书。60多年来,无论是在激情燃烧的战斗岁月,还是在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长江支队人用毕生的奋斗历程,磨砺铸造了弥合珍贵的革命传统。正如福建省委在纪念长江支队入闽工作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贺词所言 :“我们纪念长江支队入闽工作五十周年,就是要继承发扬长江支队的光荣传统,继承和发挥他们从北到南,扎根八闽,与福建人民同甘共苦、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他们为党的事业奉献青春,奉献才智,奉献毕生精力的高贵品质。?

____________

?《福建省委给纪念长江支队入闽工作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贺词》1999年8月10日。

二、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的内在特征

(一) 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曾经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种种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精髓所在。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提山了“以公灭私”、“夙夜在公”的思想主张。宋代的范仲淹、明末的顾炎武都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警世格言,民族英雄岳飞更以“精忠报国”刺字刻背自省自励。这些,都表达了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豪情壮志。长江支队人以英勇战斗,舍家为国,北战南征的实践,彰显了以国家民族利益为上的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铸就了为国为民的精神支柱,体现了献身于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事业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怀。

(二) 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

中华民族素有重视社会实践,倡导经世致用的积极入世精神。孔子主张“每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孟子认为“言无实

不详。不详之实,蔽贤者当之”。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反映。先哲们

所提倡的务实精神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长江支队人身上得到了更加完美的诠释和展现。几十年来,长江支队的老同志坚持了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坚持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思想路线。并使之成为自身行动的指南,为人民群众所称颂。

(三) 厚生重民的宗旨意识

“民为邦本”为核心的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精华,其特质在于恤民爱民,以固国奉。民为邦本的民丰思想可队溯源于殷代。《尚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邦本的思想,就是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的宗旨所在。

长江支队老同志基本上都是出身于农民的“工农干部”,在战争中他们依靠群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谙兵民是胜利之本;无论是在老解放区的革命斗争中,还是在南下新区开展工作,他们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依靠农民,为了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让人民群众得到好处。他们对农民群众有着天然、深厚而朴素的阶级感情。福建是个多方言的省份,长江支队同志虽然语言不通,却与当地群众融洽地亲如一家,群众亲切地把他们称作自已的“工农干部”。“文革”中,霞浦红卫兵揪斗迫害长江支队老同志,又有多少农民群众挺身而出抱不平。谷文昌心系东山人民,善待“兵灾家属”,为民造福的实践,更留下了东山人民清明节“先敬谷公,后敬祖宗”的美谈。

(四)艰苦奋斗的精神情操

中华民族向来以特别能吃苦耐劳和勤俭持家、讲究节俭著称于世。艰苦奋斗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长江支队人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合乎逻辑地继承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江支队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长江支队老同志作为身居要职的领导者,谁能说他们没有物质享受的条件和理由?但他们忘却劳动人民的本色,几十年如一日,艰苦朴素,廉洁自律,清风拂袖,堪称一面旗帜。

(五)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作风

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在抗日战争时期逐渐形成,通过延安整风运动完全成熟,这一优良作风,在长江支队人身上延续传承。无论是老地委书记王毅之在解放初期组织的以反对居功自傲情绪、命令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少数人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等错误”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还是老霞浦县委书记王安珍在1949年11月首次召开的全县第一次扩干会干部大会上的讲话,都体现了长江支队人批评与自我批评传统作风的宽阔胸怀,正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中,长江支队老同志克服了自身的错误、弱点,实现了党内的团结,赢得了民心。

(六)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具有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是长江支队的革命传统,任何一个革命的时代,都是英雄辈出、英雄主义深入人心的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我党我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与敌人浴血战斗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主要表现在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不怕牺牲、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压倒一切困难厦与敌人英勇斗争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坚信事业必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总之,长江支队的革命传统,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深深植根于长江支队人的毕身实践中,并蔚成风气,延伸和拓宽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三、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的现代价值

传统是历史的继续和延伸,但它又不仅仅是历史的遗产,而是继续存在于现实中,对现实起着间接或直接的作用。长江支队的革命传统,不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都曾起到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向心力的作用,推动着人民事业向前发展。这些优良的革命传统虽然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但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它仍然没有过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伟大的,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传统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大力弘扬长江支队革命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弘扬长江支队革命传统,有助于巩固人们的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奋发向上、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早在二战时期,方志敏就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的锵锵誓言。①正是这种理想、信念,才使数以千计的太行、太岳热血青年勇于离开温暖的家庭,抛弃“分了田地有了牛,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好日子,放弃了本已有的优裕稳定工作和生活,离乡背井,南下入闽,并且以自身坚定的信念的实踐来树立理想,践行信念,塑造了熠熠闪光的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精神,这一传统精神,包含了探求救国救民之路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这些传统精神,是引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的生动教材,有利于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正

___________

① 方志敏 《狱中纪实》,苏山主编,1962年版。

视困难,澄清疑惑,消除由于改革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导致的人们在理想信念方面可能出现的观望、等待、彷徨的心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

第二,弘扬长江支队革命传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动力

在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运作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提出新的选择,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标准变成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冲击着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扭曲人们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涣散人心瓦解斗志,腐蚀和弱化着人们的精神。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精神具有社会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功能,具有自身的感召力和推动力。面对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不断增强,大力弘扬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精神,可以激励、焕发全体人民的斗志和责任心,可以把分散的社会力量、不同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进行整合,使人民群众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使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第三,弘扬长江支队革命传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精神文明建设主要解决人们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领域长期存在着不利于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精神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取向,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行为有着积极的价值导向意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就特别注意强调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问题。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要恢复和发扬我们党和人民的革命传统,培养和树立优良的道德风尚,为建设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积极的贡献。”(把长江支队传统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去,精神文明建设就能获得新的内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就会更加鲜明。

第四,弘扬长江支队革命传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党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的摆在全党面前”。长江支队的革命传统精神在我们当地是活生生的,为众多人民群众所知晓,她就是一个鲜活的教材,一面党员领导者的镜子,在今天也是我们抵制和消除“四大危险”的有力武器。大力宣传和重温这种革命传统精神,有利于党员干部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在行为上自觉地贴近群众,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之在为人民服务的艰苦奋斗的实践中,自重、自警、自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经受考验,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四、对加强和改进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研究的几点思考

在今天,对长江支队精神传统的研究,应该从长江支队老前辈光辉史迹的再现,转变到精神特征的研究上来;从我党的老传统、好作风的彰显,转变到在新时期如何创新发展上来;从长江支队队史的追忆,转变到其核心思想在新时期如何发展光大上来,从一般的研究挖掘转变到解决现实问题上来。

(一)必须把宣传教育作为开展长江支队精神传统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长江支队精神传统作为贯穿于长江支队先辈在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在今天,她更主要体现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领域,她是长期革命斗争中先人积淀下来的一种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把宣传教育作为开展长江支队精神传统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显得更为根本。无需讳言,由于长江支队历史的独特性,长江支队的精神传统还未能象井岗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那样普遍为国人所认知,目前相继开展长江支队精神传统研究的也主要限于太行、太岳和福建等相关地域,即便如此,这些地区的人们对长江支队的认知也是不尽乐观的,如先后来到霞浦长江支队干部就有127名,他们几乎在霞浦的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奋斗了一辈子,但霞浦后人对长江支队这个概念基本上却是陌生的。正如厦门城市学院沈世豪教授所言:“长江支队辉煌的历史,被飘逝的岁月无情地边缘化了,这一发人深醒的精神迷失现象,不仅值得历史研究学界的反省,更应当引起社会的有关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而长江支队历史,就是霞浦、闽东乃至福建革命史、党史不

____________

? 沈国豪 《发人深醒的精神迷失》。

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当前值得学习与研究的一个活生生教材,诚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6月25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7次集体学习中所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要继续加强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地走向未来。”

目前已成立的长江支队研究会,基本上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开展长江支队精神传统的宣传教育活动,许多研究会还建立了《会刊》、《内部期刊》等舆论宣传阵地,其中宁德市先后创建了《南下干部之声》、艺术团和长江支队网站,这些宣传载体优势互补,发挥了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福建省长江支队研究会曾在全省范围系统地广全为征集有关长江支队的人物与史迹,并出版了《长江支队人物志》,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大事。而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已分别出版了《征程》和《热血洒八闽》两部长达数十万字的专著,这些专著,既有老同志回忆文章,也有二三代纪念文章;既有理论文章,又有历史文献,既有图片题词,又有领导序言;集多方内容于一书,实为推动各界共同关注、认识、研究长江支队史闯出了一条新路。作为各地自发组织起来的长江支队研究团体和有红色文化关同志,要通过自身努力,多种形式并举,竭力唱响长江支队精神,致力打造长江支队品牌。

(二) 贵在“当事人”尚存,重在强化“抢救意识”

岁月茬冉,在今天,无论是长江支队的老同志,或是与其有关的当事人以及当年的知情者,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已辞世,在世的也都已进入了耋耄之年,且屈指可数,在霞浦工作过的127位长江支队的干部,当年他们风华正茂,激情燃烧,而今仅剩下年老多病的两位老同志,其它地方也是如此。今天,“抢救”这段历史已是一项迫在时不我待的事情。现在的重点是要帮助尚健在的老同志积极开展力所能及的回忆录撰写、影像资料的拍摄采访、上门或集中走访、座谈等工作,他们是长江支队的“活历史”,必须把对他们的了解作为第一要务,尽最大可能掌握、搜集、保存、“抢救”第一手资料。

(三) 努力实现研究会团体研究功能的转轨变型

近几年来,山西、河南、福建等省长江支队研究会的建设不断发展,这些研究会在组织会员学习、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各级

党委的决策部署,开展积极有益的集体活动,发动会员撰文写稿、加强长江支队二三代联谊互助、关注关心老同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作为研究性社会团体,许多长江支队研究会在研究、挖掘长江支队革命传统和精神方面的理论研究尚有较大欠缺,这一问题在县级研究会中尤为突出。

因而加强研究功能上的转轨变型,必须注重研究队伍的建设,一方面,研究会队伍要向第三代拓展,应当看到,现在的长江支队第三代与长江支队先辈已存在严重的代沟,他们对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精神的认识是肤浅甚至茫然的,但他们思想活跃,知识学历高,对先辈具有血脉联系,富有亲情,他们本身就是接受家庭教育的直接受体,而家庭教育是一种从起点到终点的全程教育,伴随人的一生。因而,弘扬和研究长江支队的革命传统精神,首先要从长江支队的后代做起,从我们的研究会做起,研究会成员要进一步向长江支队的三代以及旁亲拓展,长江支队革命先辈的每个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有条件,为弘扬和研究长江支队的革命传统精神做出自己的贡献和努力,成为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研究者。只有这样更好地使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精神的传承与研究做到面向未来,体现时代性。

另方面,由于不少研究会大都是从长江支队队员以及后代自发组织的联谊会(或同乡会)脫胎而来,研究会会员基本上是长江支队的老同志和直系二三代,这种会员发展上的“老乡联谊”、“近亲繁殖”,也产生了研究人才不足、会员数量有限、研究成果参差不齐等问题,研究会的生命在于研究,在于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因此,要有效搞好长江支队史的理论研究,就必须广开门路,注意从党史研究、党建研究、社科研究、老干部局等部门、“红色文化”研究团体和热心长江支队史的理论研究的有识之士、专家、学者中吸收发展会员,以体现理论研究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要加强与各类革命传统精神研究会沟通,开展革命传统精神的系统研究,如霞浦县长江支队研究会自2012年底以来,与霞浦县新四军研究会联手,把长江支队传统精神与“铁军”精神的研究融为一体,加强两个研究会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老前辈的革命传统的共性特征。这样做,可以把分散的社会力量、不同的思想观点、共同的价值取向进行整合,从而深化和研究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精。

(四) 把握长江支队传统精神研究的承续关系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这一番号的使用,虽只有不到一年的短暂时间,但长江支队人的革命经历却是漫长的,其传统精神形成跨趆包含了他们的一生。长江支队人早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其革命传统精神形成的源头,是植根、孕育的沃土,长江支队人经历了老解放区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的洗礼和锻炼,积累了适应斗争环境的生存本领和应变能力,丰富的对敌斗争经验和适应历史转折的正确策略,这些经验和革命传统,在后来的领导和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建设过程中得到继续和发扬光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而使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成为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精神发展成熟的阶段。而“长江支队”的组建则是各个阶段革命历程所链接的纽带。因此,对长江支队传统精神的研究,要追溯到长江支队人早期的革命实践,延伸到改革开放、离职休养。

(五) 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

我们鼓励理论研究上的百家争鸣,同时更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注重研究成果的实际运用。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转化,主要体现在紧扣党和政府决策,紧扣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工作指导性和广泛的教益性。例如,当前要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紧扣福建省委提出的“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教育下基层”的工作意见,紧扣吕居永会长提出开展艰苦奋斗、道德品质、廉洁勤政的“三项教育”,把弘扬和创新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精神融入其中,不断探讨用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精神推动转变作风、联系群众、党的建设、反腐倡廉等方面的内容、载体、形式和方法;要注意用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来引领我们的研究,按照优化基础性研究,强化应用性研究,突出对策性研究的原则,用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精神认真回答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敢于直面矛盾、破解难题,形成富有时代气息、具有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题报告和研究成果。实践证明,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精神的研究工作只有着眼于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才能适应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伟大工程的新要求,回应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推动长江支队革命传统精神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霞浦县长江支队研究会会长)

      
Copyright@2017-2024 宁德长江支队 (www.ndcjzd.com) 宁德市长江支队研究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21258号-1
电话:0593-2883688 传真:0593-2883688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署前路14号3号楼
法律声明    技术支持:海峡四度
  • 微信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