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国大地革故鼎新,一场轰轰烈烈地三大战役彻底推翻了蒋家王朝,然“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此时,党中央、毛主席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救南方的广大人民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太行、太岳4000多精萃儿女,感应上昌,响应号召,随军南下,进军福建,用他们的一生演释了山天大畜的辉煌人生……
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当年20多岁的年青人,今多已是趁鹤仙去,余下不多也已是鹤发仙翁的耄耋老人。七十多年的人生旅程,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奉献一辈子?他们的人生终极目标是什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除了长江支队精神外,还有哪些东西值的我们后人宏扬和传承的呢?
笔者认为,父辈们毕其一生,诠解的长江支队精神以及毕生修炼和积累的大德,正是他们的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
古往今来,二陈三陈九卦之德,即“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为修养个人的德行和作为君子检验修德的效果水准。
父辈们大多出生在贫困家庭,生存在艰苦和动荡年代,文化知识相对贫乏。但他们硬是凭着骨子里固有的太行脊梁般的担当,白杨树般的坚毅和仆实,来到一个祖国最需要他们的地方。他们感悟到人生的极终价值和使命,从不放弃个人修德,穷尽一生践行着“德”之修炼,天人修德,修得合乎天道,使之成就辉煌人生。
履和而至,为德之基。实践天道,柔能克刚。父辈们在七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中,不管在艰难困苦中,还是在和平建设年代都始终保持“和”的精神,他们始终没有因环境的变化,职务的升迁而高高在上,看不起别人,特别是看不起广大人民群众,相反,他们始终奉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德和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共患难,同心同德,同吃同住,同劳动,紧紧依靠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去实现光明正大,同仁大有的美好愿望。父辈们知礼而立,坚守以礼待人的处世原则,明确定位,懂礼让,知进退。对待工作如履薄冰,时时谨慎,在职场和社会中不断历练和积累经验,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增长见识,适应环境,取得事业的成功,逐步迈向人生的辉煌。
谦尊而光,谦为德之柄。父辈们虽身居官位,但文质彬彬,为人谦和,低调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因认识不同而发生矛盾争执,但不管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会盛气凌人,恭而合礼。他们从小到老,从一般干部到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美好的谦德,做人谦虚,对人谦让,修养自己宽阔的心胸,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始终如一地保持高度的谦让,并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在他们的一生中,不知跨过了多少次蹇难艮阻,无论碰到什么样的荆棘困惑、什么样的惊涛骇浪,均以谦虚礼让、放低姿态、委曲求全、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牺牲自我,终能化解。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组织原则寸步不让,对于个人问题,不过于斤斤计较,谦虚处世。正是他们谦虚的人格魅力,使他们不仅在事业上能够得到他人相助,在精神上也尝到与人融洽相处的快乐。在他们的一生中始终以“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为戒,时刻牢记毛主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警句。在工作、为人处事中总能化解艰难,逾越坎坷,必然亨通。
复小而辨于物。父辈们知道德行要从细小着手,要学会结合事物的细微征兆来辨析发展的趋势,如果在检视的过程中发现有偏向,有不正的时候,就迅速改正,回复正途,继而不断地重复,不断地检视,不断地回归大道,这样一种往复提升修养德行的一个过程。人生在世,熟能无过,他们在自己的一生奋斗历程中,总是碰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但他们懂得从行动上通过思考,来对自己内心世界,自己的思维、语言和行为不断地进行检视与反省,对周围环境、事物,包括对自我的认识,其实都是从这种“辨”于物而来,真理只有通过不断地去辨别、辨析、认识,才能真正明析起来的。小而辨于物,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小的过错,对自己真诚,才能够反躬自省,不断进步。人非圣贤,熟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做到“不远复”,反复提升,这是何等的境界。
恒杂而不厌。父辈们在一生的奋斗历程中,恒久宏德,不松懈。认定世事皆正邪、美丑,善权杂,正不被邪所诱,美不被丑所染,善不被恶所污,修德的不厌倦。无论是顺境是逆境,特别是在对“文革”时期的人生重大政治考验,虽也徘徊过,但终究忍辱负重,心智不改,不忘初心,坚定信心,咬住目标不放松,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毛主席,至死不渝。他们的一生是在雷风相交激荡的年代渡过,解放前的战争洗礼,解放后履次的政治斗争,终当作人生的各种考验和磨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这重重的考验和磨难,才更彰显的他们人格高尚,品德纯正。
损先难而后易。父辈们懂得要惩忿窒欲,清心寡欲,要克损自身的不善,勇于忍痛,故先难,他们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公而忘私。在大事大非面前,从不变心,懂得从容应对。遇到困难就上,遇到好处就让,已成为他们的一种思维习惯,懂得舍弃,“为道日损”通过自己的行为,体验、领悟,逐渐地减少自己的欲望,从而修德修己,克己益人。
益长裕而不设。父辈们在坚持恒德的道路上,长期修养德行,而不自我张扬,也不过于计较,不去人为造作,不去预设结果,也不执着于结果。他们在人生的历炼中,在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中,总是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忘我工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损失了很多的名与利,俩袖清风,勤修德业,终将收益属于自己的丰盈人生。
困穷而通。父辈们在人生旅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是一路坎坷,九九八十一难,经历各种艰难险阻,更多是在困境与逆境中苦苦奋斗跋涉。然,人陷入困境和逆境的时候是最容易发生心理动摇。这时,他们能够辨明情况,能够经受考验,坚守德行,从而随时转化为畅通。多少次的政治运动荡涤和冲刷着他们的心灵,考验着他们的心智,最终他们能够经受住历次各种的考验,泰然处之,德行服人,问心无愧,坦然面对,从不报怨,再次彰显太行、太岳儿女的责任担当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井居其所而过。父辈们七十年前,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以年青有为之势,舍弃家乡已然的幸福生活,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勇敢承担巩固新政权和社会主义改造及建设的重担,不畏敌机轰炸、土匪残敌袭扰、破坏、暗杀等随时可能牺牲的现状,响应号召,随军南下,行程6000余里,来到福建,扎根福建。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高尚的品德,教人广施德泽,惠及他人。他们加强个人修养德行,能够如井一般,德行深厚,既滋养自己,同时也惠及他人,在实践中使得自己的德行得以升华。他们总是把自己匡正在道德范围之中,长久的实践井德,才使得八闽大地,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从乱象走上井然有序,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各项事业蒸蒸日上。
巽称而隐。父辈们始终以制度、规范约束自己,懂得权衡利弊,衡量轻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无为而为的去德施善也。柔得其宜,谦顺礼让,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华夏儿女的谦顺之风传承至今,已形成了我们鲜明的民族个性。他们牢记“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做人做事,谦虚低调,虽身居高位,却个个低调做人,从不摆调,以势压人。经常深入市井主动自觉参加各种劳动锻炼,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齐乐融融,他们不断在劳动中、实践中学习,从而提升自我。
生而为人,就要修德。金钱名利过往云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其德,才能永存。大德者,必得其信,必为其禄,必得其名,必为其属,成为大德之人,做大德之事,成就大德之业,其实才是人的终极理想。
七十年的人生旅途、七十年的风霜雪雨、七十年的历尽考验。父辈们虽已鸿渐已矣,但他们用尽毕生所彰显的大德,难道不正是我们后人应该传承和宏扬的价值所在吗!
愿父辈们鸿渐于磐,饮食衍衍,吉而丰,志公于命,公德圆满,荫福子孙!
宁德市蕉城长江支队研究会 李伟
2019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