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隶属刘邓的第二野战军)是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太行、太岳两个革命老区抽调的由老红军、老八路(占总数的40%强)和老解放区地方干部及军队、地方武装干部组成的一支接管新解放区军地政权的队伍,追随刘邓的第二野战军向南挺进;后由华东局向渡江战役总前委请求并经渡江总前委书记邓小平报请党中央同意并正式批准划归中共中央华东局,随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进军福建,接管政权的。
中文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
隶属
第二野战军、华东局、福建省委
主要成员
冷楚
区域
晋冀鲁豫、福建
概述介绍
长江支队从太行、太岳革命老区到八闽东海福建,历经万水千山,艰险生死,克服重重困难。长江支队南下先后途经山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福建8省65县,千里转战,于1949年8月11日胜利到达福建建瓯。8月12日南下干部与地方干部在建瓯召开胜利会师大会。省委书记张鼎丞到会致欢迎词,鼓励南下干部与地方干部团结战斗,夺取更大的胜利。 这是一支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的形势下组建的队伍,,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1]。
封面题词陶鲁茄 2008年10月
背景介绍
1948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中原、华北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主要军事力量。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召,决定从老解放区选调大批优秀干部随军南下,迅速接管新解放区。1948年12月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从太行和太岳两个老根据地选调一批得力干部,组成一个南下队伍。
1949年2、3月份,中共中央华北局从太行、太岳两区各级党委抽调了4000多名干部,组建了一个南下区组织建制。 选调干部,严格按照有关的条件和要求,为解决南下干部的后顾之忧,两个区党委组织紧张地着手落实,对南下干部提出的五点照顾: 1、南下干部家属按军属待遇; 2、家庭经济困难的给予补助;3、家中缺乏劳动力的,由区村给予代耕;4、南下干部家属在农村的,可以批准回去探亲;5、女干部不能跟队行军的暂不南下,等新区环境安定后,派专人来接。
经过两个多月的动员、报名、审批等程序,太行、太岳两区各地、县、区选调的南下干部于1949年3月22日在河北省武安县会合,进行整编、学习和培训后,随三野渡江南下,接管苏南地区。
队伍建制
组织设制
南下区党委、行署下辖6个地委。各地委调来的党政军干部编成6个地委(包括专署、军分区、群团)建制;每个地委辖5个县,各县区委调来的干部编成30个县委,每个县辖5至9个区,每县编120人左右。
30个县委和199个区委的党政军群各级干部配套完整的组织建制。
地委和县委均设常委。
南下区对外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简称长江支队)”,南下区直机关编为支队部机关,地委编为大队,专员任大队长,地委书记任政委;县委编为中队,县长任中队长,县委书记任教导员;区委编为小队,区长任小队长,区委书记任指导员。
主要成员任职
1949年3月30日,南下区党委在武安召开第一次干部大会。:
武安整编训练后,南下区党委委员7人,常委3人。
冷楚,1949年3月担任南下区党委书记。刘尚之,任南下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长。
周璧,任南下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刘裕民,南下区党委委员、行署主任。 侯振亚,河任南下区党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
叶松,南下区党委委员、社会部长。
陶国清,南下区党委委员、军区司令员。
南下
武安出发南征
原计划这批干部去长江流域新区工作.。
1949年4月23日,南下区党委在武安召开第二次南下干部大会。由冷楚同志传达了北平会议对南下干部随军渡江的部署要求,同时传达了北平会议研究确定的南下干部去的地区。太行、太岳这批干部数量多、质量最好。中原局要求这批干部到中原局分配工作;饶漱石力争这批干部去华东工作。最后中央决定,这批干部交华东局分配,随三野渡江。饶漱石认为长江支队兵强马壮,预定长江支队接管苏南。
长江支队回忆录图片
4月24日凌晨,这支4000多人的队伍在军号声中出发徒步南征。从武安出发不久,天下大雨,道路泥泞。
经过10天的行军,大队于5月3日下午4时赶到黄河北岸的老田庵站。当晚乘坐一列货车,夜过郑州,转向陇海线,经开封、徐州等地,于5日中午到达淮河北岸,因淮河大桥被敌人破坏,火车无法通行,大队人马只好下车步行,从浮桥上走过,在蚌埠宿营。长江支队在这里的食宿,均由前线兵站负责安排。在此休整了3天,清理了个人卫生、理发、洗澡、洗衣服。5月8日,大队人马从蚌埠乘火车继续南下,行至嘉山时,因铁路被国民党军队溃逃时破坏,又开始步行。5月12日中午抵达长江北岸的浦口,下午3时起,长江支队全体人马乘轮渡渡过长江,进入南京下关码头。长江支队在南京的食宿,是由二野前线供给部部长张霖之、副部长谭印月安排的。分住在下关码头的仓库里。第二天,南京市军管会副主任宋任穷来看望支队领导和介绍南京情况。
准备接管上海
5月23日下午,长江支队全部人马奉命从南京乘火车出发,24日抵达苏州。苏南已被其它地方的干部接管了。于是队伍转道苏州,学习待命,准备待上海解放后接管。长江支队到达苏州后不久,陈毅司令员指挥三野于5月27日解放了上海。由于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很快,中央决定“三野”十兵团提前入闽,为解决干部力量严重不足,华东局告知长江支队要继续南下,随三野十兵团入闽接管福建。
6 月初,华东局组织部副部长温仰春来苏州了解长江支队的干部情况,并传达了华东局的四点指示:1、长江支队七月随十兵团进军福建;2、因接管福建干部不够用,从华东地区再抽一批干部随长江支队进福建;3、原从长江支队调给华野后勤支前的六大队,回长江支队,随长江支队南下福建;4、从长江支队抽调一批县主要干部去上海带领上海知识青年随军南下福建服务团。6月12日,华东局组织部长张鼎丞来到苏州,给长江支队干部作《关于当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在通报了全国的情况后,他代表华东局作了到福建去的动员。他说,华东局报党中央批准,要长江支队去接管福建。福建话难懂,工作不好做,困难比较多。随后,三野十兵团为长江支队每人发了一本《论人民民主专政》和全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备。
进入福建
1949年7月13日,长江支队从苏州出发,随十兵团进军福建。当火车行驰至浙江长安镇时,遭遇敌机轰炸,五大队杨振叶当场牺牲,还有些同志负伤,同志们掩埋好牺牲的战友,含泪继续前进。因沪杭铁路还未正式通车,加上军运任务繁忙,长江支队人马只好采取水陆并进。一部分同志乘船,一部分同志步行,少数同志乘汽车,陆续于15日到达浙江嘉兴县城。从这里又乘上火车,7月17日下午,到达江山县贺村车站,下车后步行抵达与福建接壤的塘边村,并住在那里。
这一带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和毛森的家乡,政治情况复杂,特务、土匪多,为严防骚扰(敌人骚扰中张振业等同志壮烈牺牲),支队部已向野战军领来一批枪支弹药,挑选一批有战斗经验的同志们组成武装,保护部队宿营、行军。
在塘边村,张鼎丞同志召集开会,宣布中共福建省委成立,张鼎丞同志担任省委书记。会议同时确定了长江支队所属的六个大队入闽后接管的地区:一地委到晋江地区工作,二地委到建阳地区工作,三地委到南平地区工作,四地委到闽侯地区工作,五地委到龙溪地区工作,六地委到福安地区工作。
7月28日,省委机关直属单位同六个地专及三十个县的大队人马,从兴塘边出发,进入福建,于8月1日到达闽北浦城县城,5日到达建瓯县城。省委在此召开了南下干部和坚持地下斗争的干部会师大会。这次,前后进入福建的,有三野十兵团十万多人;有长江支队4100余人;有华东南下干部200多人;有上海南下服务团2300多人;还有长期坚持地下斗争的全体同志,由这五路大军组成了解放福建、接管福建的统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