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会动态
各地动态
莆田老革命与长江支队的不解缘
来源:    浏览:3211次     【字体:

在欢庆新中国60华诞之际,回首我的革命生涯,尤其难忘与长江支队不解之缘。

两千里路云和月 征途崎岖识知音

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我正好毕业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同年6月,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打到南方去,解放全中国”,我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华东随军服务团(简称南下服务团)。当时南下服务团的领导干部,全是从驻在苏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中调过来的。南下服务团奉命于7月19日离沪,随大军进军福建。
担任我们第一大队第五中队的中队长魏荫南同志是一位具有21年党龄、任过老解放区县长的老红军。他平易近人,在向福建进军的两千多公里途中,好多次和我促膝谈心。本来我称他“中队长”。一天,他对我说:以后就叫我老魏好了,我比他小10多岁,他就叫我“亚丁”。
1949年9月19日,南下服务团抵达福州,10月间,老魏就被福建省委安排来莆田担任县委书记。我于同年12月底,也由组织安排在莆田县委机关工作。当时,县委机关里几乎全是工农干部,只有我是来自上海的知识分子。当年农历十二月底,我和南下服务团战友郭斐冰举行婚礼,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分别是县委书记魏荫南、县长尚炯、组织部长王明禄,他们都是长江支队老同志。
我自1949年12月在莆田工作,直至1963年7月,调到晋江地委机关工作,在这十多年时间里,担任莆田县委书记和直接领导我工作的都是来自长江支队的老同志。我在他们身边工作,看到他们深入实际,艰苦奋斗的工作和生活作风,受到他们的身教言教,受益匪浅。在经济困难时期的1960年间,长江支队老同志赵允福、原鲁山分别担任县委书记、县长,带领莆田县人民艰苦奋斗,创建了东圳水库,为莆田人民建立了千秋基业,至今有口皆碑。

山雨欲来风满楼 抗风拒雨天晴时

1956年,我担任《莆田报》总编辑。1959年秋,莆田县委机关开展“反右倾”学习,《莆田报》和县委机关干部混合编组,参加学习。在第一天学习小组会上,我预感这场斗争对象可能是我。当晚我就去向老魏反映说,我来莆田工作近十年了,一贯听党的话,而且在报纸宣传上,舆论导向一贯正确,我有什么“右倾”可反?老魏听了,既和蔼又严肃地对我说:“要实事求是,要经得起考验”。当时,我既要办报,又受到夜以继日挨斗,弄得筋疲力尽,但我仍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始终不肯低头认错。当批斗我的火力达到最高峰时,县委秘书、党支部书记李志平找我谈话,他说:“昨夜县委常委召开会议,一致认为你在工作上有缺点,但不属于反党反社会主义。县委已通知机关党支部,立即停止对你的批判斗争”。这场斗争就不了了之。
1965年10月,我任晋江专署教育局副局长(主持局务工作)。1966年“文革”开始,6月底,我即被作为“走资派”遭到“造反派”撤职批斗,之后送去“五七”干校劳改、审查、批判,直至1972年2月获得“解放”,1978年5月调来莆田地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
“文革”十年,长江支队许多老同志都遭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下落不明,但彼此仍相互想念。上个世纪50年代初担任晋江地委书记、60年代初被调京工作的长江支队老同志张桂如,和我20多年没有互通音讯,但他仍然关心爱护我。1981年秋,他来厦门考察路过莆田时,特地通过莆田地委约见了我,并向福建省委同志推荐了我,但我仍然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当主任记者,直至离休。

      
Copyright@2017-2024 宁德长江支队 (www.ndcjzd.com) 宁德市长江支队研究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21258号-1
电话:0593-2883688 传真:0593-2883688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署前路14号3号楼
法律声明    技术支持:海峡四度
  • 微信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