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历程
英模人物
鲁光成锐 奉献一生
来源:    浏览:1011次     【字体:


        一段后人难以想象的时代烽火

        一个时代共同战斗的亲密战友

        一对经受岁月考验的深情伉俪


        鲁光 ,河北省涉县人,生于1923年。河北涉县,当年是八路军129师的中心驻扎地,是日后刘邓大军的发祥地。在1938年的抗日烽火中,在共产党抗日军民的感召下,鲁光年仅15岁(按其履历记载的月份算,还不满15岁),就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1938年9月,在鲁光参加革命四个月之后,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鲁光工作出色,成长很快。从涉县家乡担任区委青委书记、区分委书记到区委书记,接着在地委敌工部做秘书工作。又从河北调到山西,在长治的潞城县继续努力工作。1946年3月后,历任县委委员、县农会主席、县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48年11月调任太行区四地委宣传部宣教科长。

(鲁光年轻时期的风采)

         七十四年前的那个春天,1949年,鲁光听从召唤,报名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入闽。鲁光来到福建后,历任龙溪地委宣传部宣传科长,龙溪地委宣传部长、地委常委兼平和县委书记……1960年2月后,鲁光历任龙溪专署副专员、专员、党组书记,地委常委等工作。

        文革时期,鲁光服从组织需要,从花果之乡的漳州调到闽东宁德,担任宁德地委常委、副书记。后来,担任了中共福建省委候补委员、省委委员等职。2004年3月,鲁光在福州逝世。

(从照片日期可知,太行根据地于1948年冬即开始了南下干部的动员、报名工作。图中椭圆处为鲁光。)


        鲁光夫人成锐,也是一位杰出的长江支队老干部。成锐,山西介休人,生于1927年。作为长江支队南下干部中的一员,当年与鲁光在山西工作时,相识相爱。

(成锐年轻时期的风采)

         成锐是早年就投身于抗日烽火的勇敢女性,曾经是当年名闻遐迩的“绵山十姐妹”中的一员。

         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了介休县城后,抗日力量共500余人撤离县城,依托绵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绵山十姐妹”,就是当时介休抗日爱国女青年的优秀代表。


        那次,在一个座谈演讲结束之后,热心的长二代张华随即向我们介绍了长江支队老前辈鲁光、成锐的孙女鲁玲娜女士。玲娜带来了几本她精心保存的爷爷生前的日记。我们小心翼翼的打开,翻阅……从这些大小不一、斑驳泛黄的繁体手书日记中,感受到了老前辈的心路历程。

        鲁玲娜还向我们讲述了奶奶那一段艰难岁月:“绵山十姐妹”是个称呼,从起初到后来不断有女青年加入,这个抗日女青年团体逐渐壮大。她们开始是:二姐、三姐、四姐、五姐、六姐、七姐、八姐、九妹、十妹、十一妹……年纪大的二十一二岁,年纪小的只有十三四岁。奶奶参加“绵山十姐妹”后,由于年纪尚小,排在第十几位。奶奶原名成甫铭,就像许多在严酷的对敌斗争环境中,为保护家人不受牵连的革命青年一样,当时改名为成锐,这个名字就伴随了她的一生。二姐于克,早年在太原师范读书时就参加了牺盟会。那么大姐是谁?其实,大姐不止一个,她们是当年一同战斗在山西的大姐蔡畅、邓颖超和康克清,是十姐妹崇拜的偶像,她们心目中的大姐。

        “绵山十姐妹”上山时有14个人,他们不是教师就是学生,都没有经受过艰苦环境的锻炼。上山后,十几个人住一盘炕,吃的是莜面、山药蛋,但她们从不叫苦叫累。一个月后,她们被编入政工团。有一次到离县城只有十几里的南庄村演戏,得到情报,说是敌人发现了她们,已经从县城出发,准备抓捕她们,为了不惊动老乡,她们一面派人到村外警戒,一面按计划演出。等敌人袭来时,她们已演完收场,撤回了绵山。鬼子、汉奸把她们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放出话来要抓“女子兵”杀头解恨。而她们却一次又一次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围剿”,使队伍一天天壮大,发展到了100多人。

         抗战胜利后,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 “绵山十姐妹”她们辗转分布在了全国各地。


       成锐与鲁光,在革命根据地相识,从最初的革命友谊发展为真诚的爱情,终结连理。这一对革命夫妻,又在1949年的春天,携手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入闽。从此,他们将彼此的后半生,也是他们人生的大半生,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八闽山水。       


       在一个春日暖阳的午后,我们来到通湖路鲁玲娜女士家中。我们又一次翻阅鲁玲娜精心保存着爷爷奶奶生前留下的许多日记,还意想不到看见了许多珍贵的老照片。在一张张老照片前,张华屏住呼吸,专注地拍下了许多珍贵照片。


        鲁光踪影——

上面这张照片,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裤脚卷起,肩挑重担,步履轻盈,跋涉田间……从摄影角度看,富有动感,节奏感强,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最主要的是,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县委书记的劳作写照——鲁光担任平和县委书记时,参加农田劳动时的身影。

       在当今干部看来,难以想象堂堂一个县委书记,看去竟是一个朴实无华、健步如飞的劳动者。

       这样的南下干部,在熟悉自己父(母)辈的二代子女们眼中,在长江支队的父母亲中太平凡、太亲切了。遍布福建的长江支队南下干部,尽管担任着各种职务,他们却没有旧时代当官做老爷的做派,而是时时不忘劳动人民的本色,长期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些当年的老八路在工作之余,略有闲暇,不是像贪腐官员那样沉迷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而是来到人民中间,体验劳动人民的辛劳疾苦,把劳动当成人生快乐。

       这张照片作为生动有力的素材,我必须将其充实进我的长江支队题材的演讲课件中,以向世人展示长江支队老前辈的风采。

(又是一个鲁光在任平和县委书记的工作之余,驾牛犁田的情景)

(鲁光(右二)时任龙溪专署专员时,在漳州军用机场与解放军空军研讨工作)

(1964年,福建省党政领导参加龙溪专区农业英模大会,前右一为鲁光)

(胡耀邦同志在项南同志陪同下视察宁德,第二排左八为鲁光)


        鲁光成锐,这对革命伉俪。他们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反抗外敌侵略和争取民族解放的烽火年代。他们从来到福建的那天起,又把自己的命运与福建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大半生,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八闽大地。

      
Copyright@2017-2024 宁德长江支队 (www.ndcjzd.com) 宁德市长江支队研究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21258号-1
电话:0593-2883688 传真:0593-2883688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署前路14号3号楼
法律声明    技术支持:海峡四度
  • 微信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