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广大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家风建设上具有独特优势与借鉴价值。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省纪委监委宣传部、驻省委组织部纪检监察组、省委老干部局联合开设“清廉家风故事”栏目,推出“学习二十大 听老干部讲家风故事”系列,挖掘并讲述我省离退休干部的家风故事,以清廉家风涵养清风正气。
“爸爸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不能用来为自己的子女寻方便,别人是别人,但吕家的子女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创造。共产党人不能搞特殊,只有自己做好了,才能有说服别人的资格。”
这是上世纪70年代,正在南美洲圭亚那援外的吕居永给家里回信的一段话。就这样,他的女儿吕改秋安心在福州西湖宾馆当了整整7年服务员。
吕居永1926年出生在山西晋城泽州县一个贫苦家庭,17岁时参加八路军,抗战打鬼子、投身解放战争,1949年随长江支队南下,解放福建、建设福建,曾担任宁德地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农经委主任。
入闽后,吕居永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闽东。他带领干部与群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风餐露宿,劈山筑路,除个别新组建的乡还没有通公路外,宁德基本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圆了闽东人走出大山夙愿。他还带领群众办小水电站,在高山上种茶叶,实实在在为百姓谋幸福,被亲切地称为“戴草帽”的实干书记。
吕居永(右三)在宁德地区下乡检查工作。
“父亲每每向我们回忆起那个年代的干部,朴实清正的作风,总是让人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吕居永的女儿吕小梅说,家里有张黑白照片,一直陪伴着自己。
那是1956年,吕居永在宁德福安的一次升迁调动,长江支队的战友们为他感到高兴,纷纷表示祝贺。在那个年代,廉洁清正是刻在人们心中的规矩。食堂饭桌摆上十几个大碗,一锅开水,热气腾腾,有位战友带来一包花生米,每人分了几粒,大家喝着白开水,笑声朗朗,欢天喜地。
吕小梅当时仅一周岁,她在父亲的怀抱里,与前辈们一起欢送父亲。当时最为“奢侈”的,就是在机关大院里拍下了一张合影。
吕小梅说,熟悉的面容,亲切的微笑,照片中的前辈许多都相继离开了。父亲常常用这张照片教导子孙:
不管社会如何变化
不管身边的人做了什么
吕家的子女
必须老老实实地做事
清清白白地做人
不搞特殊化
吕居永的女儿吕改秋1973年到福安农村插队,整整干了5年才返城。吕居永当时担任福安县委主要领导,尔后又被国家委派出使南美洲圭亚那担任农业专家组组长。那个年代,公派出国很光荣,很神圣,还可以照顾子女,优先安排工作。可他谢绝了组织的安排,表示:
女儿可以到最艰苦的岗位上去
老百姓家子女可以做的工作
吕家的子女也可以做
不要搞特殊化
吕改秋中学时是校学生会主席,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表现良好。可她听从父亲的教导,到福州西湖宾馆当了一名服务员,干着拖地、送水、整理房间等繁琐、枯燥的活儿。
姐姐吕小梅想不通,让母亲在给父亲写信时帮助说说。远在西半球的吕居永却回信表示,吕家的子女必须靠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创造。
吕改秋安心在西湖宾馆当了7年服务员,后来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省财贸干校会计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宁德驻榕办当了一名会计。改革开放后,她又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才能,进入东南卫视,成为创始人和开拓者。
1993年,刚刚办理了离休手续的吕居永担任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一干就是17年,他曾说:
我要把最后一口气
都献给老区人民
吕居永(左二)在福安老区促进会同志的陪同下到农村一线了解情况。
每逢节假日家庭团聚,两位老人就利用人员相对集中的机会召开支部会。子女汇报在单位工作、学习、评先、评优情况,父母逐一点评,表扬鼓励,提出希望。年度被单位评为先进的党员,家庭党支部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两位老人经常收集学习材料,标注重点,寄给离家较远的子女,并用电话、书信等方式,询问近况,提出要求。在他们的带领下,后代子孙在各自岗位上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不搞特殊化,与寻常百姓家子女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实现人生价值。
2020年,在职的三名党员分别被所在单位授予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中第三代党员占二名。当年12月,这个大家庭被省直机关评为“文明先进家庭”。
如今,吕居永的子女基本上也都退休了,但家庭党支部坚守初心,继续履行教育后代的职责。吕居永,这位有着77年党龄、97岁高龄的老同志说:
今天的美好生活
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对我们的后代
要经常敲警钟
历任宁德地区福安县委书记、寿宁县委书记、古田县委书记、连江县委书记,宁德地委副书记、副专员,宁德地委书记、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兼农经委主任,先后获得“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优秀老区工作者”“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直机关优秀党员”“全省十佳公益老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