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文学艺术
八一静夜思
来源:常远    浏览:1229次     【字体:

夜已静了。临睡前,我象以往一样挑选了一首曲子听。这是一首大提琴曲《十送红军》,因为今天是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十送红军》是一首经典曲子。我少年时听它只感觉好听;青年时听它觉得情意绵绵 ;中年以后,对历史逐渐了解,曲子里人民与红军的亲情,内涵的信仰、理想、精神,每每感动我。听着听着,心绪如潮泪水盈眶。

    静静地听着,我想到了肖华将军。他是长征的亲历者,他用心血和饱满的情感,成就了经久不衰的史诗《长征组歌》。“战士双脚走天下……” ,是啊,红军就是穿着草鞋迈开双脚,告别了亲人踏上征程。长征中,红军浴血奋战经历的艰难困苦,只有亲历者的感受是深刻的,后来者的感受都是淺的。就是这淺淺的感受,总是让我内心激动、感动、颤动。去年6月14日晚上,我在电视节目里又一次听到《长征组歌》时,上述的感受让我忽然产生强烈的渴求,想收藏一幅红军题材的油画。我立马给空军工程大学的郭定教授打电话求画。他爽快的答应了。几个月后,当我看到作品时,画面给我的强烈感受,就是扑面而来的红军精神。那乌云压顶的严峻形势,那白雪皑皑壁立千丈的雪山,红军队伍逶迤前行,坚定地朝着北方那一抹明亮的曙光,那面鲜红不倒烈烈招展的红旗……。

    静静地,我一遍又一遍听《十送红军》,我想起草地上寒冷的夜晚,蔡畅、李伯钊在篝火旁唱《马赛曲》的故事,火光映红了红军战士的脸庞。我还想到潘鹤的雕塑《艰苦岁月》,作品洋溢的苦难中英雄的浪漫。

    为什么红军艰难困苦而不溃散?为什么红军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继尔从胜利走向胜利?因为红军是有信仰、有理想的群体,信仰和理想激发的精神感天动地,任何敌人和困苦都压不倒打不垮红军。每当我接触红军的事迹 ,内心常常会情不自禁呼喊“红军精神万岁”。

    夜已静了,我没有继续播放音乐,心平静不下来。我想起了父亲去世前,躺在病床上,他很虚弱很久没有说话了。当我播放《红旗颂》、《在太行山上》给他听,他的眼睛睁开了,吃力地、断断续续地,弱弱地说:好…好…好…。他的手指随着乐曲,在床单上轻轻地抖动,激动的泪水顺着眼角滚落在枕头上。他说话的声音很小,泪水滚落是无声的。但这个场景,对我内心的撞击力是巨大的。这些曲子是父亲为之奋斗终身信仰的赞歌。

    忽然间,我想起了一张照片。那是瞿秋白就义前的照片。瞿秋白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1935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这张照片我早先见过,2007年我去福建连城出差,专程去长汀参观瞿秋白纪念馆。当我在馆内再一次见到这张照片时,强烈的震撼让我的心颤抖。面对死亡,他无所畏惧,是那样的平静淡然。只有信仰无比坚定,内心无比强大的人才能如此。就是这样伟大的人,“文化革命”中被抹黑成叛徒,好在历史不容篡改。今年4月,央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讲述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瞿独伊和她父亲瞿秋白、母亲杨之华的故事。加上重播,我前后看了四遍。每次都百感交集,噙满泪水。故事里,我得知《国际歌》是瞿秋白翻译的。我仿佛看到瞿秋白唱着《国际歌》走向刑场,环顾四周坐下说:此地甚好。

    夜深人静,但思绪纷纷。今天是“八一”建军节。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我们的先烈、军队的前辈以及战友,在战争中,前赴后继、赴汤蹈火、流血牺牲,打下了共和国的基业,打出了军队的尊严,打出了祖国和人民的尊严。“八一”建军节是特殊的节日,是打出来的节日。军人最有资格为军队、为自己骄傲和自豪!军人应该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如果还有人不尊重军人,那他在我眼里什么都不是。

    已经是后半夜了。静夜思,思绪翻滚和跳跃,我无法入眠。我希望尽快睡着,在八一的夜里梦见我的前辈军人。告诉他们,我崇敬他们!想念他们!我还想梦见瞿秋白,听他唱“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郭定教授作品《红军过雪山》

艰苦岁月

瞿秋白就义前的照片

瞿秋白、杨之华、瞿独伊合影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瞿独伊

      
Copyright@2017-2024 宁德长江支队 (www.ndcjzd.com) 宁德市长江支队研究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21258号-1
电话:0593-2883688 传真:0593-2883688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署前路14号3号楼
法律声明    技术支持:海峡四度
  • 微信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