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回顾历史
父亲手背上的“疙瘩”
来源:    浏览:2527次     【字体:
我的父亲1926年出生于山西省泽州县下村镇岳南村。青少年时期,参加了柳树底村民兵组织,投入到反“扫荡”的抗战洪流中。1944年,八路军太岳军区772团,在县大队配合下,一举攻克了寺庄、马村据点,随后乘夜奔袭柳树口拔除日伪据点。此时,日军基于解决其战略物资供应,加紧掠夺晋城的钢铁和煤炭,将产出的大量煤炭运往河南、长治等地。为了切断日军解决其战略物资供应,晋城各地组织区干队和各村民兵,进行捣毁炼铁炉、煤矿,保护煤矿资源的斗争。一次,为阻击日军掠夺本地资源,区小队兵分两路,两人一组到矿口进行凿石装药---“布雷”。不料,在夜间里紧张凿石时,同伙的一磅锤不不小心砸在父亲的手上(据父亲回忆说,当时不知是寒冷而麻木,还是充满抗日的热情;他仍然坚持着)。天亮时,才发现手背上和大拇指与掌心之间起了两个类似“玻璃球”大的静脉管疙瘩。事后,用当地土草药敷疗,也未经任何手术。就这样,父亲侥幸地带着手伤,参加了“上党战役”、“临汾战役”,一直战斗到福建解放。
南下福建,父亲在福安县二区任人民武装部部长、区委书记。因工作出色,1953年底,调省委“对敌斗争办”工作。解放初期的东南沿海,敌对情势极其严峻,福州时常遭到敌机空袭,有时一天空袭好几次,三天五天就闹火灾。加上特务用潜伏电台指引,故敌机多采用针对性的燃烧弹来破坏。当时省委办公厅、 省公安厅(母亲单位)负责保卫台江百货大楼,我的父母也常在此起彼伏警报声中忙碌着。

我父亲在第三排左二位置

尤为严重的1955年1月,蒋机十多架,滥炸台江、小桥一带居民区,投弹几十枚,炸死许多市民,顿成一片火海。市委书记兼市长韦国清、省“对敌斗争办”主任刘培善将军等有关领导到现场指挥。幸而大批部队出动,工兵用炸药爆破强制隔开火海,才熄灭了大火。

父亲与老领导,战友侯景域

由于,父亲公务十分繁重,奔忙于地方与军事机关之间的联络、文件传递,省委办公厅唯有的一部英国制自行车几乎成为他的“专用”。正因为频繁骑车的缘故,他手上的那两块静脉疙瘩渐渐“发作”。接着,握笔都有困难。此时,对敌斗争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敌斗争办”经常夜间开会,将军们都是荷枪入会,气氛严肃。父亲从事专职秘书工作,每次会议不容缺席,会议记录保密性强,且不可疏忽。每当伤痛时,父亲总用手绢垫着写字,坚持独立完成会议纪要。

父亲与“海政”文工团演员握手

一天,刘培善主任看见我父亲手上红红的“疙瘩”,十分关心,询问原因后,即吩咐王明章(时任省委办公厅负责人)让父亲请病假去医院诊断。当到省协和医院就诊时,李温仁院长告诉父亲:“这样的静脉疙瘩一旦破裂,二十分钟内不及时抢救乃晚矣”。于是,在教授规劝下动了手术。

为了留住那段“历史记忆”,父亲坚持割除掌心的那个“疙瘩”,保留了手背上的“疙瘩”,作为后来教育我们的“政治材料”。
的确,父亲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除供我们蔽衣果腹而外,别无长物。然而,情志不同,爱亦有别。父亲赋予我们的是一颗心,一种情,一部历史。尤其,父亲手背上的“疙瘩”,夯实了我们人生的路基。给予了我们无穷的力量与精神“食粮”,且时刻激励我在逆境中永不颓唐,在顺境中也永不耽于安逸。

      
上一篇:初 到 霞 浦
Copyright@2017-2024 宁德长江支队 (www.ndcjzd.com) 宁德市长江支队研究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21258号-1
电话:0593-2883688 传真:0593-2883688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署前路14号3号楼
法律声明    技术支持:海峡四度
  • 微信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