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会动态
工作动态
游击太行少年勇、任职八闽业绩丰—— 忆老领导吕居永几件事
来源:赵恒强    浏览:5515次     【字体:

我和吕书记同是长江支队六大队南下闽东的,他在一中队分配到福安,我在四中队分配到寿宁。1955我调福安专署公安处,他1957年调寿宁任县委书记,后调宁德地区任地委书记,我在地区法院、检察院任副院长、检察长,后他调省人大任常委兼农经委主任,离休后任省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和省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会长。2000年宁德市长江支队研究会成立,我任副会长,请他当顾问,这样耳闻亲历,近六十年,他的为人做事,给我教益匪浅,印象甚深,他的精神业绩值得一书。

游击太行的小勇士

吕居永1926年8月出生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南岭乡后河村。家庭一贫如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从小讨过饭,当过长工,下过小煤窑,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1943年又遭天灾,粮食颗粒无收,呆在家中坐以待毙,了无生计。17岁的他想的是,在家饿死,不如去保家卫国,战死沙场。毅然参加了八路军。

他先在县独立营当兵,后编入三八六旅二十团三营一连当通讯员,征战在太岳和太行山区。当时我军与日军打仗,采用的是游击战、麻雀战,占的是“人地两熟”的优势。他机智勇敢,在首长身边成长很快,带领一个小分队日夜与敌人周旋:白天敌人进山扫荡,他们就躲进深山隐蔽休整,发动群众“坚壁清野”,使敌人“十扫九空”;夜幕降临,部队与民兵一起上阵打“地雷战”,用石头、磁罐、玻璃瓶等自制各种地雷、拉雷,埋在村口、路口、门口处处设防,使日、伪军胆战心惊。在夜色掩护下,在敌人驻地周围,这里投几个掷弹筒,那里打他几枪,搞得鬼子不得安宁,晕头转向。“麻雀战”着实令敌人更加疲惫不堪。破坏铁路、公路和桥梁,把敌人的装备优势变成累赘,为我军争取战机、争取胜利更是少不了的任务。在抗日战争的最后两年,也是最艰苦卓絕的时期,他活跃在太岳、太行山区,留下了少年抗日勇士的身影。

1945年日本投降不久,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进攻解放区,他在上党战役中光荣负伤,奉命退伍回乡当民兵队长,后任村武委会主任,区武委会干事,积极带领民兵支前。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艰苦岁月的磨炼,铸就了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太行山革命精神。

寿宁人民的好书记

1949年初,他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号召,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大军南下参加解放福建、接管福建、建设福建。到闽东老区福安县担任甘棠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等。

1957年吕居永调寿宁老区任县委副书记,那时寿宁没有公路,肩背行李步行三天才到寿宁。初到寿宁,看到那里长期受到自然条件限制,人们走不出大山,信息不通,严重制约着寿宁经济发展。到县委报到后,他听了县委情况介绍,与各部委办局领导见面后,马上带铺盖下乡调查研究,头戴草帽,身穿一套旧中山装,脚穿一双旧解放鞋,深入基层与广大群众在一起,进一步了解到广大山区人民希望修路的迫切心愿。当1959年省道公路通到寿宁城关,中央也有“以工代赊,民办公助” 拨款支援老少边地区修筑公路时,他在一次县委会上提议说:寿宁要想富,必须先修路。他带领寿宁人民群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劈山筑路。他勤劳实干,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同劳动,克服千难万险,大干了好几年,崇山峻岭乡乡修通了公路,实现了寿宁人走出大山的夙愿。这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个奇迹。从此,寿宁文化与经济开始与外界交流更方便了,走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致富之路。

1960年,吕居永提任寿宁县委书记。他深感当好父母官的责任,他思索着如何让广大人民过上温饱的日子,他与县委一班人商量后作出决定,根据寿宁山区实际情况,带领群众办小水电,种茶叶。他亲自在千米高山的竹管垅乡,与乡长兰亦发一道创建了规范的茶叶高产园。至1966年“文革”前,寿宁县一年已生产和出口茶叶2万多担,在全省创造了又一个奇迹。同时,全县70%左右的行政村办起了小水电,告别了用煤油点灯照明的昏暗岁月。他推广水稻种植,因地制宜,采取“旱田改水田,高秆改矮秆,串灌改轮灌”及适当密植等有效措施,粮食产量也翻了一番,全县人民大都吃上大米干饭,这对寿宁人民来说也是历史性改变。他重视培养本地干部,常下基层,在县、区、村开会,总是宣讲党的宗旨,强调参加革命是自愿的,积极工作靠自觉。干部不能只动口、不动手,要带头干实事、做实绩。他说寿宁干部更要吃苦耐劳、自力更生,不能向上级“等靠要”,不能等组织派干部。他在任期间,培养了大批本地干部。从寿宁飞出了两头金凤凰:郑义正和陈增光。前者在省人大副主任任上退休,后者在省政协副主席任上退休,都是他当年培养提拔的。他当了十三年寿宁县委书记,每年有十个月都在基层与农村干群一块奋斗实干,连创公路、茶叶、小水电、粮食四项历史奇迹。大家称他为戴“草帽的”实干书记。

援助外国的好专家

1972年7月吕居永被国家选派到圭亚那任农业专家组组长。全组共12人,其中翻译2人,水稻专家5人,棉花专家5人,同去还有河北省烧砖瓦专家组8人。一项全新的工作摆在他面前。圭亚那地处南美洲赤道附近,面积有我国浙江和福建两省加起来那么大,而人口不过70多万。当时该国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独立,提出“三自”的口号,即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穿衣问题和住房问题。吕居永带领的专家组就是在此时踏上万里之外的异国,肩上的重担可想而知,而恶劣的气候环境,对人也是严酷的考验:常年高温,有时高达40多摄氏度,天气无常,蚊虫又多,田里还有一种会咬人的蚂蚁。

中国专家组在圭亚那政府的安排下,到各地视察,给当地农民上课,到田间实地指导。为了让当地农民尽快掌握种植水稻的技术,他们脱掉鞋袜下到水田,手把手地教,不料大家都被什么虫子咬得腿肿脚青。后来询问当地老百姓,才知道是被当地的一种蚂蚁咬的,可以抹一种特殊的植物油加以防护。在商定的3年时间里,双方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圭亚那的水稻亩产便从100斤提高到300多斤,农民也学会了种植水稻和棉花的技术。

当时圭亚那总统的华裔夫人,十分重视农业。她亲自办了一个农场,常请专家组到农场视察和给工人上课。她觉得中国的专家没有架子,又有技术,真心实意为圭亚那人民谋幸福,便向中国政府请求让农业专家组多留一年。这样,老吕在圭亚那住了4年。事后他幽默地说:“出了4年国,干的是田间活。洋扶贫与土扶贫同样艰苦,不一样的就是语言不通,但大家的心还是相通的。”在路途或田头与农民相遇都是笑脸相迎,并伸出大母指,表达对中国专家的好感。后来圭亚那总统到我国访问时,第一句话就是:感谢你们的无私援助,使我们人民吃饱了饭、穿上衣、住上了房子。他还要求中央领导代问吕专家好。他们的努力为党增了光,为国添了彩。

振兴闽东的好领班

吕居永回国后不久,“四人帮”就被粉碎了。老吕先后担任古田、连江等县的县委书记和宁德地委副书记、副专员,1983年被任命为宁德地委书记。宁德地区背山面海,居全国沿海海岸线的中点,而且山最高,海最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范式人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被誉为“红旗不倒”的闽东苏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对闽东的投入最少,开发最慢,成为全国有名的“老、少、边、岛”贫困地区。已在闽东工作了20多年的吕居永,深感自己责任重大。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老吕深知仅靠过去“一锄头一锄头挖”的苦干是远远不够的,等待上级救济更是不行的。应当从区情实际出发,进一步拓宽思路,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和资金,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产业优势。但是,历史的惰性也是巨大的,不仅当地不少干部群众仍存在严重的“等、靠、要”思想,而且上级一些部门也并不了解和支持闽东。当老吕带人向省里反映要求安排投资项目时,有人说,“闽东路、电等基础条件不具备,投资怎么有效益?”当闽东要求安排资金支持修路办电时,有些人又说,“闽东没有工业项目,修路、办电又有什么用?”这个思想“怪圈”,成为闽东发展的严重障碍。不改变上级一些部门的看法,闽东经济发展就没有希望。一向温和谦让、讲究团结、顾全大局的吕居永,经过反复考虑和酝酿,他终于下定决心,采取了一项石破天惊的举动—1983年省人代会召开时,作为宁德地区人大代表团团长的吕居永,向省政府提出“质询”,要求省一些部门对上述问题给个说法。人大代表“质询”政府,在福建历史上从无先例。新当选的胡平省长十分重视,马上带一批厅长到宁德代表团驻地听取意见。人大会后,胡平省长又带一批厅长,到宁德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并明确表态:“闽东过去发展慢,省里也有责任。现在应当发动大家都来了解闽东,支持闽东,宣传闽东,用各种方法扶持闽东老区发展。宁德地区也要弘扬老区人民敢于开拓和拼搏的闽东精神,在红色土地上开展创业活动。”

自此以后,省里对闽东的投入、支持显著增长。周宁芹山电站、飞鸾岭隧道、宁德三都澳港口的开发,福温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建设……开始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先后进入了调研、论证阶段,为以后的正式开发,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吕居永又同地委一班人共同研究,提出要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闽东老区精神。他先后深入基层,发现、树立和宣传了柘荣农民郑邦德、福安社口坦洋村等体现闽东精神的先进典型。这种“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闽东精神,为以后历任地委书记所继承和发扬,并进一步完善和具体化,成为“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精神,鼓舞闽东老区人民在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勇往直前。

 

他家有个好堡垒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组织的力量,思想立场的重要,当了一辈子领导的老吕和老伴深明其义的。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自中央到省市县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他和老伴怕子孙们出问题,有点危机感。全家共有十六人,有十三个是党团员其中省级一人,县处级六人。二老认为自身都已离休,且八十多岁了,保持晚节一般不会出问题了。最重要的是对儿孙要做好八小时以外的家庭监督。他俩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党的兴衰,党员有责;勤政反腐,干部有责;子女教育,父母有责。因此他俩动议成立一个家庭临时党支部。趁大家都回来过春节,就开了个家庭会议,讲了他们的想法:要求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己人,开展父子,夫妻,互相监督,以自律自省为先。大家都没有异议,当即选黄老为支部书记,吕老为纪检书记,组织委员吕卫宁,宣传委员吕小宁。每年在逢年过节团聚的时候,至少要安排三次支部生活会,主要内容是:学习党章、党规、国法、政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还有漫谈对看电视、看报纸,街谈巷议听到的事的思想看法;忆苦思甜等。每个党员,每年按中央组织部规定再交一份党费,用于奖励小辈。长期在家中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如吕老评为全国先进个人和全省先进工作者等,都组织全家学习。有的子孙被评为优秀团干、“三好学生”的支部都给予表扬、奖励,以促上进,防止腐败。2008年12月,我到省检察院开会,吕老的小儿媳妇陈颖来闽江饭店看我,问到她家庭情况,她说家中人都好,小吕前些日子,到南平市税务局挂职当支部书记,临走时我给他约法三章:一是为民服务要实干;二是金钱不能贪;三是美女不能粘。并说这是我按公公在临时支部会上布置夫妻互相监督才这样做的。2010年9月,她这个小家被评为五好家庭。

区人民的好儿子

1993年12月,吕老从省人大离休,1994年1月出任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秘书长的工作很具体,大事、小事都得亲自去做。他既是秘书长,又是值班员,也是公勤员。每天最早上班,来了就扫地,打开水。省老促会是一个特殊的社团组织,副省级以上的顾问,原来就有42人。按照省老促会章程规定,会长办公会、常务理事会、顾问理事会和设区市会长座谈会等,一年要开10次之多,都要他亲自筹办。每年要组织3到5次深入老区调查研究,都要他具体组织。9个设区市. 61个县(市、区)老促会的简报、报告每年至少有300到400份之多,都要他亲自看。省老促会每月2份简报和调研报告,以及向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建议,都要他最后把关。省老促会有7位老同志住会,规定半天上班,秘书长是全天值班。因此10年来,除了下乡、生病以外,他每天都在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与他年龄相仿的老同志都在家里陪小孙子玩,他却难得有这个清福。因此2004年过生日时,小外孙女给他写了个贺卡说:“蜗牛的壳每天背在身上,是他的家。我的老爷爷喜欢工作,每天把办公室背在身上,当成自己的家。”

10年来,吕老深入老区调研、开会,共走了54个老区县(市、区),96个老区乡(镇),237个老区自然村。与省老促会其他同志共同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专题报告49篇,其中被采用的有30多篇。他和常务副会长许集美,为老区四处奔波,牵线搭桥多方筹集资金3170多万元,为老区修建希望中、小学校112所。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老促会还帮助解决了34000多个革命“五老”提高生活定补标准,使他们能安度晚年。促进解决了8000多个老区行政村的“五通”问题,使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帮助贫困生上大学700名,上高中、中专6900名,上小学200名。2010年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老促会“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十几年来,吕老情系老区人民,时刻关注与研究老区的发展,他个人捐献给老区人民修路、通水、修革命纪念碑、救灾、抚养孤儿、帮助贫困生上学等约有15余万元。

传承中国精神的老前辈

吕老2012年7月,卸任省老促会职务。2013年3月,他又出任福建省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会长。几年来领导全省长江支队研究会作了几件大事:一是除宁德市2000年已建立长江支队研究会外。促使福州、厦门、漳州、龙岩、三明、平南、莆田、泉州八市建立了长江支队研究会。二是组织全省编辑了长江支队人物志。三是编录了“永远的长江支队”十二集记录片,在福建电视台连续播出,宣传了长江支队精神。四是在福州市森林公园,建设省长江支队纪念园,漳州市在漳州市公园,也建设了长江支队纪念园。五是在福州、长治、泉州分别召开三次长江支队精神理论研讨会,收集论文100多篇。六是编辑出版了“长江支队研究”刊物,已出二期。七是组建了省长江支队艺术团,已到全省一些市和山西省一些县巡回演出多场,效果甚佳。

2015年4月省长江支队换届,他已90岁,对新任会长李榕说,虽然我不当会长了,现在还会走路会说话,我要当一名志愿者,有什么事要我办的,就来找我,尽力而为。

透过吕老这位老南下一桩桩、一件件舍己为人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他关爱老区,关爱老区人民那种无私奉献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他用奉献的成就铸成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吕老离休后,二十多年来,不求名、不图利、为革命老区默默奉献的精神多么可贵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宗旨。平凡孕育着伟大,奉献酝酿着崇高。2001年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吕老“先进社团工作者”荣誉称号,2004年吕老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2005年,全省老干部“双先”表彰会在福州隆重召开,吕老作为福建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一心为民,永葆共产党人本色”的发言,他“做人要正,办事要实,为官要清”的体会和事迹,引起在场的省委领导及与会全体同志的由衷赞许。了解吕老的人都说 “老吕来自老区,不忘老区,他的心永远系在老区人民身上”。2006年,吕老被评为“福建省十大公益老人”,2010年被评为“福建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老促会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又被评为“全国健康老人”。

从吕老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高贵品德,感到了充满长江支队的太行山革命精神。他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好领导;他是福建活着的谷文昌,他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写于2015年8月吕老九秩寿庆)

      
Copyright@2017-2024 宁德长江支队 (www.ndcjzd.com) 宁德市长江支队研究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21258号-1
电话:0593-2883688 传真:0593-2883688 地址: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署前路14号3号楼
法律声明    技术支持:海峡四度
  • 微信二维码
  • 微信二维码